第一百零六章 玻璃窖扩产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处理完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李植就开始检查自己的产业了。w qu 到汝0州去援剿一走就是四个多月,李植很担心自己的产业出问题。
李植首先去工人最多的纺织工厂看了看。
纺织工厂还是老样子,雇佣着一千七百七十人,到处都是各种机器摩擦的声音。纺织工厂直接购进粗棉花最终产出李家精布,能完成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每个月产布三万一千匹左右。这些精布通过董家的销售网罗行销到大江南北,每个月能给李植带来八千四百两的利润。
纺织工厂的总管是李植的舅舅郑元,如今他做了大总管,十分得志,说话快人快语早没有当初的腼腆模样。郑元的管理还不错,李植在工厂内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机械保密上也没有什么漏洞。
李植又去肥皂作坊检查了一下。
肥皂作坊如今已经有两百名工人,作坊里到处都是大坛子大铁锅,工人不断在坛子铁锅里加入原材料,加热搅拌。如今肥皂作坊每个月产出肥皂七十万块,其中五十万块卖给许敏策销往江南,十万块卖给崔文定卖往京师,剩下十万块以二十文的价格在天津出售。
肥皂产业每个月可以为李植带来八千二百两的利润。
二爷爷李有盛在管理肥皂作坊,李有盛身体还好,做肥皂作坊的总管绰绰有余。李植和他聊了聊,发现二爷爷管理上抓得很紧。
李植又去其他地方看了看。
水泥作坊已经开始向京畿的泥瓦匠们销售水泥。不过水泥单价便宜,一斤才三文钱,销往各地主要成本都在运费上,一远了运费太高就不划算了,产业做不大。一个水泥作坊每个月生产七万两千斤水泥,利润不过一百六十两。
步枪匠人方面,现在李植有匠人一百九十五人,每个月可以生产近两百把米尼步枪。每把枪需要十两成本,每个月李植要花两千两银子生产步枪。到了崇祯八年的十一月底,李植已经有了两千多把步枪。
有了这些步枪,留守范家庄的六百多新兵也练了几个月打靶,算是合格的新兵了。两千家丁全部武装了步枪。有了这两千士兵,李植感觉自己的腰杆又直了一些。
李植现在的实力,已经超过天津最大的一支兵马——三千人的镇海营了。虽然李植并不外露实力,但守备、兵备道见了李植都客客气气的。
毕竟这是明末乱世,有兵马就有力量。
火炮作坊方面,这大半年已经生产了八十门六磅炮,已经足够李植使用了。炮兵的比例不能太高,李植让作坊停止生产六磅炮,转而摸索生产十八磅重炮作为范家庄城防的防御火炮。
李植给炮匠们画的十八磅炮设计图是基于这个时代被英格兰人称为“标准长炮”的一种重炮:这种炮炮重三千七百斤,口径92寸,炮长十尺,直射射程一千五百米,抛射射程六千米。李植的炮匠们用铁芯铜体法铸炮,大概能让火炮轻不少。
李植让炮匠们摸索试制,多试验几次不怕失败,只要几个月后能造出来就行。
李植最后检查了一下玻璃作坊。
玻璃作坊是李植第三个比较赚钱的产业,李植找李兴来一问,发现玻璃酒具现在已经供不应求。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产两百五十套玻璃酒具,五十套玻璃茶具。玻璃茶具还好,每个月能卖三十多套。无色的玻璃酒器则极为畅销,一上市没几天就立即卖光。
而且玻璃酒器的需求似乎是越来越盛。不光是京城的人知道了玻璃酒具的好处,京畿各个府县也有来买的,甚至有南方的富商士绅也派人来买货。
李植销售的一套酒具里面有二十个无色酒杯,能够两桌人使用。三十两一套的话,平均一个酒杯只卖一两五钱。和西方货船跨越重洋贩过来无色玻璃杯比起来,李家的无色玻璃酒杯就便宜多了,怪不得富商们都要抢购。
虽然如今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为李植赚六、七千两利润,但显然这个产品的盈利潜力亟待挖掘。
李植立即找来蔡怀水,让他马上动手,在原先的玻璃窑旁边再建一个新窑,扩大玻璃的生产能力。当然蔡怀水一个人干不行,李植又雇了六个工人作为第二个玻璃窑的员工,和蔡怀水一起建玻璃窑。
蔡怀水建第二个窑子轻车熟路,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指挥工人们建好了窑子。第二个窑子一落成,李植就让新窑子全力生产玻璃酒器。新建的窑子比老窑子多一个坩埚,将玻璃酒器的总产能扩大到了一个月六百套。
玻璃酒器的招牌已经打出去,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李植对酒器的销售有了新想法。
李植要搞一个拍卖会!
以拍卖的形式出售玻璃酒具,就能最大化每一批玻璃酒具的价格,实现最大的收益。
拍卖会面对的对象,当然就是天津的豪商们。天津是南北漕运中转站,是商贾辐辏之地,豪商云集。这些豪商们买了李植的无色玻璃杯可以转贩到大江南北,获利高于李植自己在店里卖。李植面对这些豪商拍卖玻璃酒具,一定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而且卖货给这些商贾们,实际上也是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
主意打定,李植就找到许敏策,和他商量开拍卖会的事情。
许敏策听到拍卖会三个字愣了愣,问道:“拍卖是什么意思?”
“就是让买家竞价,价高者得!”
“原来如此!”
许敏策早就听说了李植新开发的无色玻璃产业赚钱,此时听到李植要开拍卖会卖玻璃酒器,悻悻地说道:“贤弟买卖越做越大,各种点子层出不穷,愚兄都跟不上了。”
李植知道许敏策这是想要好处,笑道:“我这次把每月六百套酒具分成十二个份额,其中十个份额拿来拍卖。我把剩下的二个份额,也就是每月一百套酒器以三十两一套的价格供给许大哥,让许大哥贩到南方去赚钱,如何?”
许敏策闻言大喜过望,这一百套酒具贩到江南去估计能卖到四、五十两银子一套,刨去运费、钞关和人工费用,这一百套就是每月一千多两的利润。
许敏策暗道李植是个识趣的人,自己把他介绍给巡抚没有错。
不过许敏策又琢磨:这无色玻璃酒器大量销售,卖到五十两的价格也是极限了,到时候肯定要动用自己在江南的人脉网络宣传,这一千多两银子赚起来倒是没有肥皂买卖那么轻松。
但有这么多钱赚,总是好事。
李植向许敏策让利,也有自己的想法。许敏策和巡抚贺世寿实际上是一家人,许敏策在贺世寿的巡抚衙门里很有发言权,向许敏策让利实际上也是加深和巡抚关系的一种办法。
许敏策得了好处,微笑着说道:“贤弟放心,我这就向天0津所有大商人发下帖子,让他们到醉仙楼去参加拍卖!”顿了顿,许敏策又问道:“时间定在什么时候为好?”
“就后天下午吧!”
————————
感谢我要书升、回笼觉小能手、干干活看看书的打赏
,。
处理完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李植就开始检查自己的产业了。w qu 到汝0州去援剿一走就是四个多月,李植很担心自己的产业出问题。
李植首先去工人最多的纺织工厂看了看。
纺织工厂还是老样子,雇佣着一千七百七十人,到处都是各种机器摩擦的声音。纺织工厂直接购进粗棉花最终产出李家精布,能完成整个产业链的生产,每个月产布三万一千匹左右。这些精布通过董家的销售网罗行销到大江南北,每个月能给李植带来八千四百两的利润。
纺织工厂的总管是李植的舅舅郑元,如今他做了大总管,十分得志,说话快人快语早没有当初的腼腆模样。郑元的管理还不错,李植在工厂内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机械保密上也没有什么漏洞。
李植又去肥皂作坊检查了一下。
肥皂作坊如今已经有两百名工人,作坊里到处都是大坛子大铁锅,工人不断在坛子铁锅里加入原材料,加热搅拌。如今肥皂作坊每个月产出肥皂七十万块,其中五十万块卖给许敏策销往江南,十万块卖给崔文定卖往京师,剩下十万块以二十文的价格在天津出售。
肥皂产业每个月可以为李植带来八千二百两的利润。
二爷爷李有盛在管理肥皂作坊,李有盛身体还好,做肥皂作坊的总管绰绰有余。李植和他聊了聊,发现二爷爷管理上抓得很紧。
李植又去其他地方看了看。
水泥作坊已经开始向京畿的泥瓦匠们销售水泥。不过水泥单价便宜,一斤才三文钱,销往各地主要成本都在运费上,一远了运费太高就不划算了,产业做不大。一个水泥作坊每个月生产七万两千斤水泥,利润不过一百六十两。
步枪匠人方面,现在李植有匠人一百九十五人,每个月可以生产近两百把米尼步枪。每把枪需要十两成本,每个月李植要花两千两银子生产步枪。到了崇祯八年的十一月底,李植已经有了两千多把步枪。
有了这些步枪,留守范家庄的六百多新兵也练了几个月打靶,算是合格的新兵了。两千家丁全部武装了步枪。有了这两千士兵,李植感觉自己的腰杆又直了一些。
李植现在的实力,已经超过天津最大的一支兵马——三千人的镇海营了。虽然李植并不外露实力,但守备、兵备道见了李植都客客气气的。
毕竟这是明末乱世,有兵马就有力量。
火炮作坊方面,这大半年已经生产了八十门六磅炮,已经足够李植使用了。炮兵的比例不能太高,李植让作坊停止生产六磅炮,转而摸索生产十八磅重炮作为范家庄城防的防御火炮。
李植给炮匠们画的十八磅炮设计图是基于这个时代被英格兰人称为“标准长炮”的一种重炮:这种炮炮重三千七百斤,口径92寸,炮长十尺,直射射程一千五百米,抛射射程六千米。李植的炮匠们用铁芯铜体法铸炮,大概能让火炮轻不少。
李植让炮匠们摸索试制,多试验几次不怕失败,只要几个月后能造出来就行。
李植最后检查了一下玻璃作坊。
玻璃作坊是李植第三个比较赚钱的产业,李植找李兴来一问,发现玻璃酒具现在已经供不应求。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产两百五十套玻璃酒具,五十套玻璃茶具。玻璃茶具还好,每个月能卖三十多套。无色的玻璃酒器则极为畅销,一上市没几天就立即卖光。
而且玻璃酒器的需求似乎是越来越盛。不光是京城的人知道了玻璃酒具的好处,京畿各个府县也有来买的,甚至有南方的富商士绅也派人来买货。
李植销售的一套酒具里面有二十个无色酒杯,能够两桌人使用。三十两一套的话,平均一个酒杯只卖一两五钱。和西方货船跨越重洋贩过来无色玻璃杯比起来,李家的无色玻璃酒杯就便宜多了,怪不得富商们都要抢购。
虽然如今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为李植赚六、七千两利润,但显然这个产品的盈利潜力亟待挖掘。
李植立即找来蔡怀水,让他马上动手,在原先的玻璃窑旁边再建一个新窑,扩大玻璃的生产能力。当然蔡怀水一个人干不行,李植又雇了六个工人作为第二个玻璃窑的员工,和蔡怀水一起建玻璃窑。
蔡怀水建第二个窑子轻车熟路,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指挥工人们建好了窑子。第二个窑子一落成,李植就让新窑子全力生产玻璃酒器。新建的窑子比老窑子多一个坩埚,将玻璃酒器的总产能扩大到了一个月六百套。
玻璃酒器的招牌已经打出去,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李植对酒器的销售有了新想法。
李植要搞一个拍卖会!
以拍卖的形式出售玻璃酒具,就能最大化每一批玻璃酒具的价格,实现最大的收益。
拍卖会面对的对象,当然就是天津的豪商们。天津是南北漕运中转站,是商贾辐辏之地,豪商云集。这些豪商们买了李植的无色玻璃杯可以转贩到大江南北,获利高于李植自己在店里卖。李植面对这些豪商拍卖玻璃酒具,一定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而且卖货给这些商贾们,实际上也是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
主意打定,李植就找到许敏策,和他商量开拍卖会的事情。
许敏策听到拍卖会三个字愣了愣,问道:“拍卖是什么意思?”
“就是让买家竞价,价高者得!”
“原来如此!”
许敏策早就听说了李植新开发的无色玻璃产业赚钱,此时听到李植要开拍卖会卖玻璃酒器,悻悻地说道:“贤弟买卖越做越大,各种点子层出不穷,愚兄都跟不上了。”
李植知道许敏策这是想要好处,笑道:“我这次把每月六百套酒具分成十二个份额,其中十个份额拿来拍卖。我把剩下的二个份额,也就是每月一百套酒器以三十两一套的价格供给许大哥,让许大哥贩到南方去赚钱,如何?”
许敏策闻言大喜过望,这一百套酒具贩到江南去估计能卖到四、五十两银子一套,刨去运费、钞关和人工费用,这一百套就是每月一千多两的利润。
许敏策暗道李植是个识趣的人,自己把他介绍给巡抚没有错。
不过许敏策又琢磨:这无色玻璃酒器大量销售,卖到五十两的价格也是极限了,到时候肯定要动用自己在江南的人脉网络宣传,这一千多两银子赚起来倒是没有肥皂买卖那么轻松。
但有这么多钱赚,总是好事。
李植向许敏策让利,也有自己的想法。许敏策和巡抚贺世寿实际上是一家人,许敏策在贺世寿的巡抚衙门里很有发言权,向许敏策让利实际上也是加深和巡抚关系的一种办法。
许敏策得了好处,微笑着说道:“贤弟放心,我这就向天0津所有大商人发下帖子,让他们到醉仙楼去参加拍卖!”顿了顿,许敏策又问道:“时间定在什么时候为好?”
“就后天下午吧!”
————————
感谢我要书升、回笼觉小能手、干干活看看书的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