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囤点粮食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三福听了,却是摇头,“我家里尚有事情没能处理好,不能出门,你这一趟去巴蜀,可得小心些,巴蜀之地比较乱,保命要紧。”
赵祥却是一脸无畏的说道:“我与三福哥不同呢,我没有家室,没有那么多的牵扯,还是得多赚些钱的。”
两人聊到这一趟镖时,赵祥又透露了一个消息,“三福哥,有一事儿很是奇怪,最近从陵城去往巴蜀与燕北的粮食走商不少,不知道会不会给陵城的粮食价格造成影响。”
“怎么说?”
李三福皱眉,平素跑镖,也都不在乎这些事,能让赵祥在乎起来的,想必趟数是真的多,他才会有如此感触。
赵祥也说不上来,他不识字,没进过私塾,很多东西,根本看不懂。
只建议道:“我瞧着要不要家里人囤点儿粮,最近城里有些奇怪,三福哥,你听过富户们集结的商会么?”
李三福自是没有听说过,赵祥解释道:“昨个儿我接镖的时候,就听有人说起这陵城的商会,全是地方富绅组织起来的。”
“他们掌控着陵城的货品流通,价格也拿捏死,这一次忽然运走这么多的粮食,若不是巴蜀和燕北两地闹灾,那就有些问题了。”
李三福听了,决定回去告诉媳妇,干脆也囤点儿粮食去,不过地里还有出产的,倒也不怕。
两人吃了一顿酒,李三福再三交代了赵祥一路上小心,这才分别。
此时陵城知州府宅,尹氏与高夫人坐在园子里,高夫人禀报道:“夫人,陵城的粮食再这么运送下去,再过几月,就要闹粮荒了。”
尹氏听了,扬起唇角,“可以,秋税快到了,有他们着急的时候。”
高夫人心情也不错,接了话,“等秋税一到,且看白氏怎么缴税,如今刘家没了田地,那几间朝不保夕的铺子,也翻不起浪来。”
尹氏回头看了眼得意的高夫人,眼神意味不明,“满你意了,你答应我的事也别忘了,从白氏手中得到香皂的方子,以后就是我尹家的家传手艺。”
高夫人应下。
***
白锦在万家成衣铺里待了半日,倒是看到了万家成衣铺的生意也太好了,她做的那些衣裳很受欢迎。
万东家的意思还想着她能多交些货,再多做些款式出来。
白锦最近的确在想着新款式,家里有两台缝纫机,产量会比以前高,瞧着等会儿可以去一趟城西刘富家中的作坊定做布料。
等李三福回来时,白锦又与万东家谈妥了一桩生意。
夫妻两人赶着牛车去城西,经过西市口的肉摊,白锦忍不住朝那边看了一眼。
杨家肉摊还在,但是卖肉的不是杨大郎,而是杨家的族人在卖,仍旧是那横蛮的样子,但杨大郎的死成了过去的事。
这桩案子一直不曾查出来。
白锦和李三福坐在牛车上从街头过去,杨家人还朝两人看来一眼,但显然的李三福这块头和杀气震慑住了这些人,也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走街窜巷,终于来到刘富家的布坊。
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曾来了,刘家的妇人还以为白锦不打算来买布料了,没想这一次一来却要买走一牛车的布料回去。
刘家的女眷立即高兴的忙活起来,所有压存的布料全部交给了她,又定了下一批布料的数目,刘家织的棉布质量不错,染的颜色也是好看。
拉着一牛车的布料从刘家作坊出来时,白锦盘算了一下,手里的银两又落下不到五两银子,全部压里头了。
只盼着早点将成衣做出来交了货,手里的银钱能宽松一些。
牛车出了城,天快黑了,只是走到半路,却遇上往回赶的村里童生赵昴,他这是从城里县学回来呢。
李三福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只要是村里人,多半都会叫人家搭上一趟,于是一身长衫的赵昴坐上了牛车。
前后看到几次,赵昴都发现李三福一家的变化。
以前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穿的是补丁的衣裳,如今不仅穿着没有补丁的棉布衣裳,还有了牛车。
赵昴有些自卑起来,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不及一个在外头混的李三福有出息。
说起来他比李三福还大了一岁,他到现在秀才还没有考上,媳妇也没有娶。
坐在拥挤的牛车上,赵昴的眼神看向这一车的棉布,心头惊叹他们如此有钱。
前头与李三福坐在一起的白锦拿了两个肉包子递过来给赵昴吃,赵昴对上她水灵灵的美眸,脸颊就红了,他连忙摆手,说自己不饿,吃过了,吃得很饱。
见他不接,白锦和三福也不好吃肉包子了,算了,忍一忍就到家了,到时候跟奶奶一起吃。
牛车进了村,到了白锦家的院子外,赵昴看着院子高高的围墙,一脸的惊讶,“这围墙建的跟城里的宅院一样,这得费多少工钱去。”
白锦和李三福笑了笑,与赵昴告别,夫妻两人就这样入了院门。
赵昴走回家时,不由得在半路停下,回头看向白锦家的院墙,心头不是滋味儿,他开始怀疑起自己,他这么一直读书,到头来会不会是一场空。
城里的秀才不少,又有几个能出人头地考中举子的。
白锦家中,李三福将今个儿赵祥说的话告诉了白锦,他认为还是囤点儿面粉,他知道媳妇喜欢吃面条,也不愿意吃豆饭。
王氏却是琢磨着,“孙媳妇,地里的红薯成熟赶不上秋税呢,秋税的时间早些,咱们到时候用什么缴税。”
白锦想也没想的说道:“咱们家没种豆子,咱们用银子缴税,我问过王夫人,银钱也是可以的。”
王氏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她就不必担心了。
看着这一牛车的布料,王氏就很高兴,下地的事全部交给大孙子,她多是在家里做衣裳。
王氏还告诉白锦,今个儿隔壁有村人办喜事,买了三身成衣去了,还买了不少瓜子点心,过几日再入城,怕是得补办一些杂货带回村里,货架上都空了。
白锦应下。
至于说到两弟弟的事,王氏再次劝着两人都不得冲动,既然张家势大,他们更应该小心谨慎。
李三福听了,却是摇头,“我家里尚有事情没能处理好,不能出门,你这一趟去巴蜀,可得小心些,巴蜀之地比较乱,保命要紧。”
赵祥却是一脸无畏的说道:“我与三福哥不同呢,我没有家室,没有那么多的牵扯,还是得多赚些钱的。”
两人聊到这一趟镖时,赵祥又透露了一个消息,“三福哥,有一事儿很是奇怪,最近从陵城去往巴蜀与燕北的粮食走商不少,不知道会不会给陵城的粮食价格造成影响。”
“怎么说?”
李三福皱眉,平素跑镖,也都不在乎这些事,能让赵祥在乎起来的,想必趟数是真的多,他才会有如此感触。
赵祥也说不上来,他不识字,没进过私塾,很多东西,根本看不懂。
只建议道:“我瞧着要不要家里人囤点儿粮,最近城里有些奇怪,三福哥,你听过富户们集结的商会么?”
李三福自是没有听说过,赵祥解释道:“昨个儿我接镖的时候,就听有人说起这陵城的商会,全是地方富绅组织起来的。”
“他们掌控着陵城的货品流通,价格也拿捏死,这一次忽然运走这么多的粮食,若不是巴蜀和燕北两地闹灾,那就有些问题了。”
李三福听了,决定回去告诉媳妇,干脆也囤点儿粮食去,不过地里还有出产的,倒也不怕。
两人吃了一顿酒,李三福再三交代了赵祥一路上小心,这才分别。
此时陵城知州府宅,尹氏与高夫人坐在园子里,高夫人禀报道:“夫人,陵城的粮食再这么运送下去,再过几月,就要闹粮荒了。”
尹氏听了,扬起唇角,“可以,秋税快到了,有他们着急的时候。”
高夫人心情也不错,接了话,“等秋税一到,且看白氏怎么缴税,如今刘家没了田地,那几间朝不保夕的铺子,也翻不起浪来。”
尹氏回头看了眼得意的高夫人,眼神意味不明,“满你意了,你答应我的事也别忘了,从白氏手中得到香皂的方子,以后就是我尹家的家传手艺。”
高夫人应下。
***
白锦在万家成衣铺里待了半日,倒是看到了万家成衣铺的生意也太好了,她做的那些衣裳很受欢迎。
万东家的意思还想着她能多交些货,再多做些款式出来。
白锦最近的确在想着新款式,家里有两台缝纫机,产量会比以前高,瞧着等会儿可以去一趟城西刘富家中的作坊定做布料。
等李三福回来时,白锦又与万东家谈妥了一桩生意。
夫妻两人赶着牛车去城西,经过西市口的肉摊,白锦忍不住朝那边看了一眼。
杨家肉摊还在,但是卖肉的不是杨大郎,而是杨家的族人在卖,仍旧是那横蛮的样子,但杨大郎的死成了过去的事。
这桩案子一直不曾查出来。
白锦和李三福坐在牛车上从街头过去,杨家人还朝两人看来一眼,但显然的李三福这块头和杀气震慑住了这些人,也只是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走街窜巷,终于来到刘富家的布坊。
有好长一段时间不曾来了,刘家的妇人还以为白锦不打算来买布料了,没想这一次一来却要买走一牛车的布料回去。
刘家的女眷立即高兴的忙活起来,所有压存的布料全部交给了她,又定了下一批布料的数目,刘家织的棉布质量不错,染的颜色也是好看。
拉着一牛车的布料从刘家作坊出来时,白锦盘算了一下,手里的银两又落下不到五两银子,全部压里头了。
只盼着早点将成衣做出来交了货,手里的银钱能宽松一些。
牛车出了城,天快黑了,只是走到半路,却遇上往回赶的村里童生赵昴,他这是从城里县学回来呢。
李三福是一个讲义气的人,只要是村里人,多半都会叫人家搭上一趟,于是一身长衫的赵昴坐上了牛车。
前后看到几次,赵昴都发现李三福一家的变化。
以前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穿的是补丁的衣裳,如今不仅穿着没有补丁的棉布衣裳,还有了牛车。
赵昴有些自卑起来,他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却不及一个在外头混的李三福有出息。
说起来他比李三福还大了一岁,他到现在秀才还没有考上,媳妇也没有娶。
坐在拥挤的牛车上,赵昴的眼神看向这一车的棉布,心头惊叹他们如此有钱。
前头与李三福坐在一起的白锦拿了两个肉包子递过来给赵昴吃,赵昴对上她水灵灵的美眸,脸颊就红了,他连忙摆手,说自己不饿,吃过了,吃得很饱。
见他不接,白锦和三福也不好吃肉包子了,算了,忍一忍就到家了,到时候跟奶奶一起吃。
牛车进了村,到了白锦家的院子外,赵昴看着院子高高的围墙,一脸的惊讶,“这围墙建的跟城里的宅院一样,这得费多少工钱去。”
白锦和李三福笑了笑,与赵昴告别,夫妻两人就这样入了院门。
赵昴走回家时,不由得在半路停下,回头看向白锦家的院墙,心头不是滋味儿,他开始怀疑起自己,他这么一直读书,到头来会不会是一场空。
城里的秀才不少,又有几个能出人头地考中举子的。
白锦家中,李三福将今个儿赵祥说的话告诉了白锦,他认为还是囤点儿面粉,他知道媳妇喜欢吃面条,也不愿意吃豆饭。
王氏却是琢磨着,“孙媳妇,地里的红薯成熟赶不上秋税呢,秋税的时间早些,咱们到时候用什么缴税。”
白锦想也没想的说道:“咱们家没种豆子,咱们用银子缴税,我问过王夫人,银钱也是可以的。”
王氏点了点头,既然如此,她就不必担心了。
看着这一牛车的布料,王氏就很高兴,下地的事全部交给大孙子,她多是在家里做衣裳。
王氏还告诉白锦,今个儿隔壁有村人办喜事,买了三身成衣去了,还买了不少瓜子点心,过几日再入城,怕是得补办一些杂货带回村里,货架上都空了。
白锦应下。
至于说到两弟弟的事,王氏再次劝着两人都不得冲动,既然张家势大,他们更应该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