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难是造物的恩宠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元1344 年,大元至正四年,29岁的元惠帝正襟危坐的,坐在皇帝宝座上,束手无策的看着殿下的王公大臣。
此时此刻,席地而跪的帝国大佬们,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本拿不出任何应对的办法。
据说,母亲河黄河又调皮了,沿途好几个省份,到处是洪水决堤,特别是黄河沿途经过的省份山东,山西,河南,都成了重灾区,逾百万人口,流离失所。
大元朝中,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那些指点江山的大佬们,居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有的人认为,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妥善解决洪涝灾害的话,布衣百姓会揭竿而起的。
然而。
朝中有些大佬,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黄河泛滥决堤,是天灾人祸,又不是朝廷苛捐杂税加上去,布衣百姓还是生死有命吧。
况且,朝廷现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了,不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皇之治,哪次黄河没有决堤过,但是,这并不妨碍隋文帝,唐太宗,成为千古一帝。
说实话。
主张修河堤的人,和不主张修河堤的人,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一帮子人,并非真正的在乎底层布衣百姓的死活,两派的出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维护大元朝的腐朽统治而已。
有一个人,大名叫做扎扎,当然并不是为人比较的渣,其实他是大元帝国的忠臣。
他高瞻远瞩的认为,朝廷应该命令地方官员去修补河堤,要不然激起了民变,会让大元帝国这座大厦,瞬间土崩瓦解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北方闹在洪涝灾害的时候。
南方,又生了大面积的旱灾与瘟疫,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很多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
淮河周围,已经是哀鸿遍野,饿殍满地了。
对于元政府来说,南方的旱灾和蝗灾,与北方的洪灾相比,麻烦相对少一点,布衣百姓饿死了,麻烦就少了,不像水灾,导致北方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当然,朝廷的面子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
元惠帝下诏赈灾,内阁的一帮大佬们,自然要去统筹规划赈灾物资,这期间那些贪官污吏,免不了要中饱私囊。
赈灾物资,一级一级的拨下来,就像剥洋葱一样,等赈灾物资到老百姓手里以后,基本上只够喝一勺子粥了。
然而,各个级别的官吏,自然阴奉阳违的给皇帝上奏折,自然是好大喜功的,对皇帝溜须拍马,吹捧一番,什么当代尧舜禹啊,再世唐宗宋祖啊,总之把元惠帝哄的跟毛驴儿一样。
元惠帝是高兴了,庙堂之上,那帮大佬们也高兴了,可是布衣百姓不买账啊!
老百姓看不惯朝廷上那帮子人,欺上瞒下的祸国殃民,心里自然是会有怨言。
当然,这些芸芸众生的布衣百姓中,有一个刺儿头同样有怨言,他的名字叫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那年。
朱重八刚好17岁。
说起这个朱重八,他实在是太不走运了。
至正四年的这场灾害,他眼睁睁的看着好几位亲人,都离他而去。
这年的4月6日,朱爹爹饿死了,仅仅只过了三天,朱重八的老大也饿死了,又过了三天,朱重八的大侄儿子,也饿死了,大约又过了十天左右,朱重八的母亲也饿死了。
其实,朱重八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安安稳稳的做布衣百姓,一家人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而已。
可现在,淮河一带的旱灾和蝗灾,闹得他们家破人亡。
其实。
他的要求并不高,不求变成龙和凤,只求活在温饱中。
以前。
朱家虽然是穷点儿苦点儿,好歹人丁兴旺,亲人们在一起也能抱团取暖。
而现在,朱重八心目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家的概念了。
除了他的二哥,还苟活在世上,三哥做了上门女婿,二姐嫁人以外,朱重八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亲人了。
朱重八只有17岁,还是个未成年人,可是,他不得不接受这一连串的打击。
他眼睁睁的看着亲人们,一个一个的死在他的眼前,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和自己的亲人,阴阳两隔。
朱重八,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用哭泣来宣泄内心的压力,因为,他实在是找不到比哭更好的解决办法。
可是哭归哭,哭完了,该处理的事情,还是要他去做。
朱重八面临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还不是如何想办法,填饱肚子,而是如何安葬自己的亲人。
他们朱家祖祖辈辈都是佃户,所以,朱重八没有自己的土地,来安葬他的亲人。
同时朱家也身无分文,根本没有钱帛,购买安葬所需的必备品,比如棺材,寿衣等等。
朱重八只好厚着脸皮,低三下四的去本地的财主刘德,希望他看在朱家人,为他耕田种地几十年的份儿上,能够借给朱重八巴掌大的地方,让他安葬死去的亲人。
没想到。
财主刘德为富不仁,他不仅仅不伸出援助之手,还幸灾乐祸地对朱元璋骂骂咧咧。
大致意思是说,朱家人为他耕种,朱家人起码也有粮食填饱肚子,现在,朱家死了好几个人,又不是为他种地累死了,管他刘某人屁事儿。
朱重八求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和他的二哥用稻草,将亲人的尸包裹起来,然后,卸下家里的一款门板,抬着亲人的尸体,给附近的地主说好话,希望他们能行行好,给他能借一块地方,好让朱重八的亲人们,能够早点入土为安。
可是,朱重八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没有哪个地主愿意积德行善,将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安葬朱重八的亲人。
天大地大,可是没有巴掌大的一地方,可以让朱重八,安葬他死去的亲人。
后来,朱重八哥俩总算遇见了好心人,人家看见他们哥俩确实可怜,所以自掏腰包为他们买了一块地,让朱家兄弟安葬了他们死去的亲人。
公元1344 年,大元至正四年,29岁的元惠帝正襟危坐的,坐在皇帝宝座上,束手无策的看着殿下的王公大臣。
此时此刻,席地而跪的帝国大佬们,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本拿不出任何应对的办法。
据说,母亲河黄河又调皮了,沿途好几个省份,到处是洪水决堤,特别是黄河沿途经过的省份山东,山西,河南,都成了重灾区,逾百万人口,流离失所。
大元朝中,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那些指点江山的大佬们,居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有的人认为,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不妥善解决洪涝灾害的话,布衣百姓会揭竿而起的。
然而。
朝中有些大佬,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黄河泛滥决堤,是天灾人祸,又不是朝廷苛捐杂税加上去,布衣百姓还是生死有命吧。
况且,朝廷现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了,不论是贞观之治,还是开皇之治,哪次黄河没有决堤过,但是,这并不妨碍隋文帝,唐太宗,成为千古一帝。
说实话。
主张修河堤的人,和不主张修河堤的人,本质上,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一帮子人,并非真正的在乎底层布衣百姓的死活,两派的出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了维护大元朝的腐朽统治而已。
有一个人,大名叫做扎扎,当然并不是为人比较的渣,其实他是大元帝国的忠臣。
他高瞻远瞩的认为,朝廷应该命令地方官员去修补河堤,要不然激起了民变,会让大元帝国这座大厦,瞬间土崩瓦解的。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北方闹在洪涝灾害的时候。
南方,又生了大面积的旱灾与瘟疫,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很多人都挣扎在死亡线上。
淮河周围,已经是哀鸿遍野,饿殍满地了。
对于元政府来说,南方的旱灾和蝗灾,与北方的洪灾相比,麻烦相对少一点,布衣百姓饿死了,麻烦就少了,不像水灾,导致北方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当然,朝廷的面子功夫,还是要做到位的。
元惠帝下诏赈灾,内阁的一帮大佬们,自然要去统筹规划赈灾物资,这期间那些贪官污吏,免不了要中饱私囊。
赈灾物资,一级一级的拨下来,就像剥洋葱一样,等赈灾物资到老百姓手里以后,基本上只够喝一勺子粥了。
然而,各个级别的官吏,自然阴奉阳违的给皇帝上奏折,自然是好大喜功的,对皇帝溜须拍马,吹捧一番,什么当代尧舜禹啊,再世唐宗宋祖啊,总之把元惠帝哄的跟毛驴儿一样。
元惠帝是高兴了,庙堂之上,那帮大佬们也高兴了,可是布衣百姓不买账啊!
老百姓看不惯朝廷上那帮子人,欺上瞒下的祸国殃民,心里自然是会有怨言。
当然,这些芸芸众生的布衣百姓中,有一个刺儿头同样有怨言,他的名字叫朱重八,也就是后来的明太祖朱元璋。
那年。
朱重八刚好17岁。
说起这个朱重八,他实在是太不走运了。
至正四年的这场灾害,他眼睁睁的看着好几位亲人,都离他而去。
这年的4月6日,朱爹爹饿死了,仅仅只过了三天,朱重八的老大也饿死了,又过了三天,朱重八的大侄儿子,也饿死了,大约又过了十天左右,朱重八的母亲也饿死了。
其实,朱重八从小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安安稳稳的做布衣百姓,一家人能吃上一口热乎的饭,平平淡淡的过一辈子而已。
可现在,淮河一带的旱灾和蝗灾,闹得他们家破人亡。
其实。
他的要求并不高,不求变成龙和凤,只求活在温饱中。
以前。
朱家虽然是穷点儿苦点儿,好歹人丁兴旺,亲人们在一起也能抱团取暖。
而现在,朱重八心目中,基本上没有什么家的概念了。
除了他的二哥,还苟活在世上,三哥做了上门女婿,二姐嫁人以外,朱重八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亲人了。
朱重八只有17岁,还是个未成年人,可是,他不得不接受这一连串的打击。
他眼睁睁的看着亲人们,一个一个的死在他的眼前,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和自己的亲人,阴阳两隔。
朱重八,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用哭泣来宣泄内心的压力,因为,他实在是找不到比哭更好的解决办法。
可是哭归哭,哭完了,该处理的事情,还是要他去做。
朱重八面临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还不是如何想办法,填饱肚子,而是如何安葬自己的亲人。
他们朱家祖祖辈辈都是佃户,所以,朱重八没有自己的土地,来安葬他的亲人。
同时朱家也身无分文,根本没有钱帛,购买安葬所需的必备品,比如棺材,寿衣等等。
朱重八只好厚着脸皮,低三下四的去本地的财主刘德,希望他看在朱家人,为他耕田种地几十年的份儿上,能够借给朱重八巴掌大的地方,让他安葬死去的亲人。
没想到。
财主刘德为富不仁,他不仅仅不伸出援助之手,还幸灾乐祸地对朱元璋骂骂咧咧。
大致意思是说,朱家人为他耕种,朱家人起码也有粮食填饱肚子,现在,朱家死了好几个人,又不是为他种地累死了,管他刘某人屁事儿。
朱重八求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和他的二哥用稻草,将亲人的尸包裹起来,然后,卸下家里的一款门板,抬着亲人的尸体,给附近的地主说好话,希望他们能行行好,给他能借一块地方,好让朱重八的亲人们,能够早点入土为安。
可是,朱重八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没有哪个地主愿意积德行善,将自己的土地拿出来,安葬朱重八的亲人。
天大地大,可是没有巴掌大的一地方,可以让朱重八,安葬他死去的亲人。
后来,朱重八哥俩总算遇见了好心人,人家看见他们哥俩确实可怜,所以自掏腰包为他们买了一块地,让朱家兄弟安葬了他们死去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