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神魔述异志 > 第一章 燕七郎(一)

第一章 燕七郎(一)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淮水中游,有一座山,名唤涂山,山也不甚高,不过百丈,相传是上古时期禹王曾在此劈山导淮,治理水患。山上古木参天,松柏林立,远远望去,满山苍翠。这涂山曾是禹王妻族的发源地,山上还有禹王庙。也有说夏族的祖先就是涂山氏的,此地还有涂山氏的祖庙,至今香火不绝。

    上古之时对祖先的香火祭祀是十分看重的,盖因早先人族身体孱弱,无力自保,才有伏羲传下神道巫祝之路,通过祭祀天、地、人神,以求得庇佑,故此在人族先民眼中,早先人族的兴盛,与天、地、人神的护佑是离不开的,所谓天地,指的是自然或者是自然之神,人神多半就是祖先神了。

    古人认为,万物皆是天地所生,都有其灵性存在,如果把人类祖先一直往前追溯,多半也是自然神,或者是其他的生命形态,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创世神灵,既然是神灵后裔,人们都相信天神地祇必然是会护佑自己后裔的。

    而且在很多人间的传说中,那些上古的圣贤皇者本身就是以神灵之身降世为人,只为造化育人而来的,而且还认为人道文明的传承与兴盛实是仰赖于上天垂顾和神灵庇佑,因此也就有了巫祝祭祀之道。人族可通过奉祀天地、尊崇先祖等种种手段凝聚信仰、强壮精神,并结合天地自然之力以成就神通法力。

    而且古人相信人死后,躯壳虽然死亡,但魂魄却不但不会消失,反而还能够拥有生前无法拥有的神通法力。在这种认知下,慢慢的就形成了天子祭祀天地、诸侯祭祀山川、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祭祀祖先的礼制。这种礼制传承到后世,慢慢的就演变成了逢年过节祭祖,以求先人在天之灵保佑后辈身体康健、升官发财的一种传统行为。

    这涂山氏祖庙,也是传承久远,只不过历经沧海桑田之后,已经数次修缮,早已非一族一姓所有。这周边远近十里八乡常有人来祭拜上香,也不再是祭祀祖先,而多半是烧香还愿祈求子孙繁衍来的了。

    在涂山西边山脚下不远,有处集镇,叫涂家集,集镇中各姓杂居,主要大姓有涂姓、李姓、周姓等,也算是一个大的市镇了。原本这涂家集只是一个村坊,以涂姓为主,后因战乱流离、世事变迁等原因,逐渐有外姓人迁入,涂姓人口如今已经只占小部分了。这涂家集靠着淮水,有码头水运之利,更兼山上的涂山庙经常有香客烧香还愿,这两宗便利让这涂家集逐渐兴盛起来,周边村坊都喜欢来这里赶集,很是热闹。

    这一日正午,集市熙熙攘攘的热闹劲还没过去,集市的上北边的街市上就见一名汉子,肩上挑着货郎担,手中拿着个拨浪鼓,扁担上还挂着个褡裢,嘴里连喊着:“劳驾……借过……”吃力的挤过人群,往北边方向走去。

    这会虽然是正午,但正逢赶集,集市上人来人往,仍旧很是热闹。离集市近些的大多都一早便来集市上或采买,中午还可归家吃饭。如是贩货做生意的,午间是不回家吃饭的,以免误了生意,这类人一般随身携带的有干粮,就着水葫芦里的水,囫囵吃了,待集市散了才走。

    那挑着货郎担的汉子一身粗布短褐,肩上搭着一块白棉布长巾,混着汗水和尘土,已然是变了颜色,天热汗水出的多,正好时不时把来擦下额头上涔涔而下的汗水,偶尔头一抬,露出遮阳笠下一张显是常年走街穿巷晒的红彤彤的脸,看起来约莫四十多岁年纪。

    那货郎双腿也甚是矫健,虽是挑着副货郎担子,可脚步并不慢,不多一会,便让他挤出了人群。离开集市不远就走到了街巷的尽头,尽头处有一条斜斜向下的青石台阶,沿着台阶走下去便满是细沙和鹅卵石的淮水河岸了,岸边有处渡头,一座木制长堤从淮水边的浅滩延伸出去,两边泊着几条船只,岸上还有一座草草搭成的凉亭。

    那货郎惯走长路,是个腿脚麻利的人,不消一会便到了。只是这会日正当头,晒的人心慌,这码头也不甚大,人也不是很多,那货郎见码头甚是安静,船工们似乎也没有要放船的意思,正好左近有个凉亭子,这当头正有人坐在凉亭的石基上,背靠着亭柱歇息,便思量着去凉亭中歇歇脚,顺便打问下讯息。

    待得走近看时,货郎心中极是纳罕,这么大日头,那人不在凉亭中的阴影里乘凉,却在凉亭边缘把大半身子暴晒在日光下,只脸上罩着一顶竹笠遮挡天光,身边还倚着一条杆棒。听到脚步声,那人也甚是警醒,察觉有人走近凉亭,便掀开了覆在脸上的竹笠,睁眼看向来人。

    货郎瞧得分明,这小憩的是一个英气勃勃的少年郎,约莫十五六岁年纪,肤色微黑,却又不失少年人特有的清秀俊逸,双眉斜飞入鬓,两眼睁开时目光炯炯,有如冷电,锐气逼的人眼睛似乎都有些刺疼,难以直视。但只要对方一低眉垂目,又像是个家教极好循规蹈矩的孩子。

    货郎上下打量,见这少年身穿细麻布交领短衫,脚下一双麻鞋,在这暑气蒸人的天气中穿在身上却甚是是宜人,只是略显得敝旧了些。

    货郎只看的一眼,就觉得这年轻人颇有些气度,虽无绫罗在身,也没有伴当厮仆跟随,却也不像是小户人家出身的。货郎也是常年在外的行走贩货的,各色各样的人见得多了,眉眼素来挑透,见对方虽然有些落拓的样子,但骨子里却似乎透着不凡,也就不敢怠慢。他们生意人讲究和气生财,伏低做小惯了的,自然也不会以自己年长就拿大,当下放了货郎担,未开口便先笑,叉手行了一礼道:“劳驾!小人归家路过,本来只想进凉亭歇歇脚打个问讯,不想却搅扰了郎君一场好睡,还请郎君莫要怪罪。”

    那少年举手还了一礼,回货郎道:“长者客气了,这亭子又不是我家的,我也只是借地小憩一会,怎会责怪,长者但请自便,如有什么话只管问来便是。”

    货郎见对方回的爽快,便笑问道:“这位小郎君可是要搭船?小人家在下游的临淮,急着归家,想趁便搭个船,但瞧码头上这光景好像并没有要放船的意思呢?”

    那少年回道:“那却是巧了,我也去临淮,船倒不是没有,方才在集市中遇到一个码头上扛活的,他说一会有个客商因贩些货物去临淮售卖,租了条船,已经装好船了,只是船家还要和主家去集市里收货,不在码头上,稍待主家来了,你可同他问问,想来多载一两人应当也不妨事吧!”

    货郎大喜,忙道了声谢,先自把货郎担安放了,取了水葫芦,咕嘟嘟的先灌了几口水,又把戴在头上的遮阳笠拿来扇风纳凉。

    货郎一时间不曾说话,那少年却开口问道:“这位货郎先生,今日正是大集,别人都在集市中贩售,你却在大日头下急着往回赶,倒是奇怪。”

    货郎笑应道:“我姓张,小郎君叫我张货郎便好。今日也不是我不想多赚些钱,只是我家老父过得几日要做寿,不知多少事要忙,虽然家中兄弟众多,不愁没人帮手,但总归我这些天在外耽搁的已经太久,这不想着早些赶回去嘛。”

    少年人“哦”了一声,表示了然,又问道:“老太公却是高寿啊?”

    货郎见那少年虽然气质不凡,却倒也不难说话,不像有些家世好的子弟,眼睛长在额头上,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便开口说道:“老父今年七十整寿,刚到古稀之年,身子倒还康健。小人祖居临淮,做些小本生意,常年从临淮县中贩些小玩意到这边村坊集市中卖,走村串巷惯了,听小郎君口音,既不像临淮人,也不大像左近人氏呀?”

    那少年回道:“我是江州人。”

    货郎吃惊道:“那却是远,小郎君去临淮有甚事啊?”

    少年人却不答,指着集市方向说道:“你看,那边有三个人过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船家来了,我们一会可同他问一下。”

    货郎扭头去看时,却见一个行商模样的领头,一身蓝布直綴,足着一双翘头履。行商身后一个年轻后生,肩上用绳子吊着一个算盘,伙同一个挑着担子的黑汉子,三个人一齐走了过来。

    那挑着担子的汉子走在后头,看那汉子的模样,一身古黝黑发亮的肌肤,混着汗渍,光可鉴人,就知道是长期行船的,想必就是船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