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岂非神来之笔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不是我想看的!这也不是我想听的!
我们此行是来定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罪的,不是来看以工代赈的,更不是来听一些各愚民百姓对朱平安歌功颂德的!
他朱平安以工代赈做的好又能如何,只要抓住他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我们一样可以定他大罪,一样可以让他万劫不复!
等着瞧吧!
王猛、彭成等人黑着脸,以公务在身、不可耽搁为由,提醒徐海等人继续前行,他们迫不及待要去靖南县城,收集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了!
从东湖到靖南县城这一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流民,也没有看到一个饥民,看到的都是一片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宛若世外桃源的景象,稻田种了蔬菜,废墟上崭新的村落拔地而起,老百姓安居乐业......
东湖工程区距离靖南县城不远,他们走了没一会就到了靖南县城。
到了靖南北门,徐海等人发现靖南北门是刚修缮过的,不仅修补了老化、毁损的墙垣、垛墙和女儿墙,还修建敌台、箭楼,加强了防御功能。
这是为了防备倭寇吧。
东湖是为了解决靖南百年水患之灾,这修缮城墙则是为了防备倭寇......
抛开德行这些因素不说,单说这以工代赈。朱平安能够将以工代赈与靖南的长治久安相结合,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还真是令人惊叹啊。
进了靖南县城,徐海、王猛等人更是震惊。
靖南县城内一片繁华,商铺鳞次栉比,行人如织,车马络绎不绝,小摊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张张脸上尽是洋溢着恬淡惬意。
“快看,公文!”
太平知县激动的声音,将众人从震惊中惊醒。
顺着太平知县激动的视线,徐海等人果然看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公文。
近在咫尺,白纸红字,盖着鲜红的靖南知县大印,上书:兹今日起,靖南县境内每石粮食两千五百文……
“果然是靖南界定粮价的公文!”
看到这张大红公文,王猛等人如获至宝,禁不住心情澎湃,激动不已。
汝甚不错!
王猛赞赏的看了太平知县一眼,太平知县看到王猛等人赞赏的目光,禁不住激动的挺起了胸膛。
这真是开门红,好兆头啊!才一进入靖南,就发现了朱平安的一项重要罪状。
一扫一路走来的阴霾!
王猛等人终于露出了笑容,小心翼翼的将公文撕了下来,如获至宝的收了起来。
“我当初与刘大人弹劾朱平安,字字都是事实。”太平知县趁机为自己表功道。
“嗯。凭此公文,本官信你。”王猛勉励的点了点头。
“看,前面还有一张公文!”
这时左臻眼尖,又发现了一张公文,忍不住喊了出来。
“嗯?还真是。”王猛等人顺着看去,果然又惊喜的看到了一张界定靖南粮价的公文。
“那边还有一张!还有那,也贴着一张!那面墙上也贴着一张......”
还没等王猛等人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左臻发现公文的声音陆续响起。
这怎么回事?!王猛等人懵了,怎么贴了这么多界定粮价的公文,他朱平安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罪状吗?!将公文贴的满城都是!
“那边有一个粮铺。”太平知县发现了一个粮铺,连忙对王猛等人说道。
果然,前面有一个开门营业的粮铺,名曰“刘记粮铺”,生意看上去很不错。
“走,我们去看看。”王猛说着,率先向粮铺走去。
徐海等人紧随其后,走进了这家“刘记粮铺”,店里面有三个店伙计在招待客人,看到王猛、徐海等人进店,店伙计很是热情的招呼他们。
“店家,你们这粮怎么卖啊?”王猛进店便问道。
“呵呵,大爷,小店这粮啊每石两千五百文。”店伙计热络的回道。
王猛闻言,与彭成、张文博等人对视了一眼,满脸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粮铺里的售价果然是每石两千五百文!哈哈哈,我们这么多人,有吏部的,有户部的,有刑部的,有监察御史,有东厂的,可都看到听到了!
朱平安,这下我看你还怎么狡辩!
王猛等人禁不住一脸喜悦,此刻他们感觉胜券已经在握了。
“不过,大爷你们今天可是来对了,今天是我们掌柜的祖母生辰,每石粮食,我们特别优惠100文。”店伙计一脸笑容的对王猛等人说道。
“哈哈哈,伙计,你们掌柜的祖母不是昨日生辰吗,怎么今日还过?”
店里买粮的客人闻言,忍不住笑着打趣道。
店伙计很是机智的回道,“呵呵,我们掌柜的祖母年级大了嘛,记错了也正常。”
“哈哈哈哈......祖母能记错,你们掌柜的还能记错啊......得了,我也不与你打趣了,给我装一百斤粮食。”客人忍不住笑着说道。
“好了爷。”店伙计颠颠儿的应声取粮。
徐海等人也都看出来了,什么祖母生辰啊,这分明是店家在找理由降低粮价呢。
这是怎么回事?店家怎么还主动找理由降低粮价?!
“呵呵,几位都是外地来的吧。”看到徐海等人一脸吃惊,买粮的客人笑着对他们解惑道,“自从我们知县大老爷界定了粮价之后,各地粮商听说咱靖南粮价贵,有利可图,都来咱靖南卖粮了,咱靖南的粮铺那是越开越多,咱靖南的粮食啊越积越多。这粮铺多了粮食多了,渐渐供大于求,粮食千里迢迢运来了,总不能运回去吧,粮商为了卖粮,都想着法子降价卖粮。我估摸着啊,过几天,这粮食价格还能往下降。”
啊?!
还能这样?!
徐海、谭纶等人惊呆了,台州府城还有其他郡县,现在市面上已经无粮可售了,只有黑市有少量粮食可售,可是黑市的粮价都涨上天了,台州府黑市每石粮食3500文,太平县黑市每石粮食涨到3800文了,就这种高价,黑市的粮食还是供不应求,常常断粮。可是靖南呢,靖南粮食充足,甚至充足到都搞降价销售了,粮价已经降到每石2400文了,而且还有继续降价的趋势。
如此,回头再看朱平安界定粮食每石2500文的公文,岂不是神来之笔......
徐海等人久久不能平静。
台州知府谭纶甚至思考,自己回去后是不是也效仿朱平安,将台州府的粮价界定为每石2500文!
这不是我想看的!这也不是我想听的!
我们此行是来定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罪的,不是来看以工代赈的,更不是来听一些各愚民百姓对朱平安歌功颂德的!
他朱平安以工代赈做的好又能如何,只要抓住他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我们一样可以定他大罪,一样可以让他万劫不复!
等着瞧吧!
王猛、彭成等人黑着脸,以公务在身、不可耽搁为由,提醒徐海等人继续前行,他们迫不及待要去靖南县城,收集朱平安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收受贿赂的罪证了!
从东湖到靖南县城这一路,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流民,也没有看到一个饥民,看到的都是一片鸟语花香、生机勃勃、宛若世外桃源的景象,稻田种了蔬菜,废墟上崭新的村落拔地而起,老百姓安居乐业......
东湖工程区距离靖南县城不远,他们走了没一会就到了靖南县城。
到了靖南北门,徐海等人发现靖南北门是刚修缮过的,不仅修补了老化、毁损的墙垣、垛墙和女儿墙,还修建敌台、箭楼,加强了防御功能。
这是为了防备倭寇吧。
东湖是为了解决靖南百年水患之灾,这修缮城墙则是为了防备倭寇......
抛开德行这些因素不说,单说这以工代赈。朱平安能够将以工代赈与靖南的长治久安相结合,因地制宜,化腐朽为神奇,还真是令人惊叹啊。
进了靖南县城,徐海、王猛等人更是震惊。
靖南县城内一片繁华,商铺鳞次栉比,行人如织,车马络绎不绝,小摊贩颇具穿透力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张张脸上尽是洋溢着恬淡惬意。
“快看,公文!”
太平知县激动的声音,将众人从震惊中惊醒。
顺着太平知县激动的视线,徐海等人果然看到了一张贴在墙上的公文。
近在咫尺,白纸红字,盖着鲜红的靖南知县大印,上书:兹今日起,靖南县境内每石粮食两千五百文……
“果然是靖南界定粮价的公文!”
看到这张大红公文,王猛等人如获至宝,禁不住心情澎湃,激动不已。
汝甚不错!
王猛赞赏的看了太平知县一眼,太平知县看到王猛等人赞赏的目光,禁不住激动的挺起了胸膛。
这真是开门红,好兆头啊!才一进入靖南,就发现了朱平安的一项重要罪状。
一扫一路走来的阴霾!
王猛等人终于露出了笑容,小心翼翼的将公文撕了下来,如获至宝的收了起来。
“我当初与刘大人弹劾朱平安,字字都是事实。”太平知县趁机为自己表功道。
“嗯。凭此公文,本官信你。”王猛勉励的点了点头。
“看,前面还有一张公文!”
这时左臻眼尖,又发现了一张公文,忍不住喊了出来。
“嗯?还真是。”王猛等人顺着看去,果然又惊喜的看到了一张界定靖南粮价的公文。
“那边还有一张!还有那,也贴着一张!那面墙上也贴着一张......”
还没等王猛等人从惊喜中回过神来,左臻发现公文的声音陆续响起。
这怎么回事?!王猛等人懵了,怎么贴了这么多界定粮价的公文,他朱平安这是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他的罪状吗?!将公文贴的满城都是!
“那边有一个粮铺。”太平知县发现了一个粮铺,连忙对王猛等人说道。
果然,前面有一个开门营业的粮铺,名曰“刘记粮铺”,生意看上去很不错。
“走,我们去看看。”王猛说着,率先向粮铺走去。
徐海等人紧随其后,走进了这家“刘记粮铺”,店里面有三个店伙计在招待客人,看到王猛、徐海等人进店,店伙计很是热情的招呼他们。
“店家,你们这粮怎么卖啊?”王猛进店便问道。
“呵呵,大爷,小店这粮啊每石两千五百文。”店伙计热络的回道。
王猛闻言,与彭成、张文博等人对视了一眼,满脸都是掩不住的喜悦。
粮铺里的售价果然是每石两千五百文!哈哈哈,我们这么多人,有吏部的,有户部的,有刑部的,有监察御史,有东厂的,可都看到听到了!
朱平安,这下我看你还怎么狡辩!
王猛等人禁不住一脸喜悦,此刻他们感觉胜券已经在握了。
“不过,大爷你们今天可是来对了,今天是我们掌柜的祖母生辰,每石粮食,我们特别优惠100文。”店伙计一脸笑容的对王猛等人说道。
“哈哈哈,伙计,你们掌柜的祖母不是昨日生辰吗,怎么今日还过?”
店里买粮的客人闻言,忍不住笑着打趣道。
店伙计很是机智的回道,“呵呵,我们掌柜的祖母年级大了嘛,记错了也正常。”
“哈哈哈哈......祖母能记错,你们掌柜的还能记错啊......得了,我也不与你打趣了,给我装一百斤粮食。”客人忍不住笑着说道。
“好了爷。”店伙计颠颠儿的应声取粮。
徐海等人也都看出来了,什么祖母生辰啊,这分明是店家在找理由降低粮价呢。
这是怎么回事?店家怎么还主动找理由降低粮价?!
“呵呵,几位都是外地来的吧。”看到徐海等人一脸吃惊,买粮的客人笑着对他们解惑道,“自从我们知县大老爷界定了粮价之后,各地粮商听说咱靖南粮价贵,有利可图,都来咱靖南卖粮了,咱靖南的粮铺那是越开越多,咱靖南的粮食啊越积越多。这粮铺多了粮食多了,渐渐供大于求,粮食千里迢迢运来了,总不能运回去吧,粮商为了卖粮,都想着法子降价卖粮。我估摸着啊,过几天,这粮食价格还能往下降。”
啊?!
还能这样?!
徐海、谭纶等人惊呆了,台州府城还有其他郡县,现在市面上已经无粮可售了,只有黑市有少量粮食可售,可是黑市的粮价都涨上天了,台州府黑市每石粮食3500文,太平县黑市每石粮食涨到3800文了,就这种高价,黑市的粮食还是供不应求,常常断粮。可是靖南呢,靖南粮食充足,甚至充足到都搞降价销售了,粮价已经降到每石2400文了,而且还有继续降价的趋势。
如此,回头再看朱平安界定粮食每石2500文的公文,岂不是神来之笔......
徐海等人久久不能平静。
台州知府谭纶甚至思考,自己回去后是不是也效仿朱平安,将台州府的粮价界定为每石250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