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定都南京,郑克藏称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末日大佬速成指南、神棍日记、快穿苏妲己、星际壕婚:怂妻猖狂、位面之时空之匙、诸天供应商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xbiqugex.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39节定都南京,郑克藏称王
当今天下,时逢大乱,康熙的清廷、吴三桂的大周王朝和郑克藏的明郑王朝,三分天下。占领台湾、FJZJGDGXJXAH和JS等八省的明郑王朝,尽得天下反清复明义士的由衷拥戴,其势隐隐还盖过了吴三桂的大周王朝,不仅成为了清廷眼下最大的心腹大患,对于大周王朝亦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将来势必会有一战。但可是,由于郑克藏之前多番谋划,康熙认定吴三桂是他的杀父仇人,吴三桂同样以为与康熙有杀子之仇,所谓杀父、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双方积怨已深,即便如今有了明郑王朝这个巨大的威胁,短时间内亦难以说罢手,就罢手。双方在湖广的HNHB二省的战争,不仅丝毫没有停战的意思,反而战况愈发激烈,似乎双方都打定了主意,不夺下湖广之地誓不罢休。
明郑王朝的驻守各省的地方军队进驻到新得的五省之后,郑克藏并未班师返回FJ省,而是率领锦衣卫驻扎进了JS省的首府南京府。并急招陈嫣儿、陈近南、刘国轩、刘志彬、张文杰、董郁和吴六奇等重臣,以及满朝文武前来南京府议政。不日间,诸位重臣,满朝文武尽数赶至南京府。郑克藏定下,朝会将于第二日,于南京的紫禁城召开。说起这南京紫禁城,始建于明洪武廿六年,明洪武廿五年基本竣工,迁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是为明初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
是夜,郑克藏先与陈嫣儿、陈近南、刘国轩、刘志彬、张文杰、董郁和吴六奇等重臣碰头议事,提前沟通明日朝会诸事宜。待下人奉上香茗退下后,郑克藏笑道:“诸位,本王欲定都在这南京府,不知诸位有何意见?”陈近南沉吟道:“南京府是我大明朝驱逐蒙元,开国建都的中兴之地,定都于此确是妥当,只不过……”欲言又止。
郑克藏笑道:“今日将诸位召集至此,就是为了集思广益,看看本王是否还有什么思虑不周之处。诸位不必有何顾虑,不妨直言。”董郁看了眼陈近南后,接口说道:“定都一事干系重大,不仅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况且我朝刚刚占领五省不久,立足还尚不算太稳,若是此时贸然迁都,恐怕清廷和吴三桂都不会让我们如愿。”刘志彬摇头反驳道:“依微臣之见,丞相和董大人的担忧虽有道理,却是无碍。定都南京确是对我朝有百利而无一害,即便耗费再大的人力、物力都是有值得的。至于清廷和吴三桂两方,眼下正于湖广之地打得火热,无暇他顾,只要我朝防备得当,想来也不会给我朝迁都之事造成什么太大的麻烦。”众人闻言,无不微微点头,赞同刘志彬此观点。
眼见陈近南和董郁二人仍是眉头微锁,陈嫣儿说道:“父亲和董大人可是担忧大义方面的问题?”说着,不待二人回答,又继续道:“南京城是前明皇朝的开国建都之地,确非我朝可贸然定都之所在。王爷如今只是郡王爵位,大义方面还欠缺不少。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我朝强行定都南京,恐怕难以服众。”刘国轩闻言,却是大为不以为然,沉声道:“这也简单,只要王爷称王,不就可以名正言顺了吗?如今我朝占八省之地,兵多将广,其势毫不弱于清廷和吴三桂,吴三桂都可称周王,王爷又如何不能?”
陈近南摇头道:“国轩,你想得太过简单,吴三桂称周王,天下间又有谁人认可?”刘国轩不屑道:“那怎相同?吴三桂是何人?不过是一反复无常的反贼罢了。王爷乃武王、文王之后,现如今天下反清复明的当之无愧首领,又如何不能称王?”眼见二人争论越演越烈,吴六奇插言打断,笑道:“二位所言具有道理,微臣倒是觉得,要解决此事却也不难。明日朝会,我们不妨邀请天下反清义士一同参加,到时只要共同恭请王爷称王,即可做到名正言顺。至于如何说服天下反清义士,今夜还长,想来应该可以做到。”众人闻言,俱都双目一亮,这确是最佳的办法。于是乎,众人也不再耽搁时间,纷纷离去,分头赶往驻留南京城内的其他反清势力的落脚点,游说其参与明日朝会,并共同推举郑克藏称王事宜。
第二日,朝会之上,丞相陈近南和大将军刘国轩当先开言,历数郑克藏功绩,敬请郑克藏称王。二人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满朝文武的由衷拥戴,若是郑克藏能够称王,他们自然也将水涨船高,又岂有不愿之理。表面的文章郑克藏即便再不愿,也还是要做,当即假意推辞。陈近南、刘国轩和满朝文武再度恭请,就连武王郑成功的遗孀,文王郑经的生母,不知又打着何种算计的董太夫人亦也出面,郑克藏仍是不允。直到第三次,以陈近南、刘国轩为首的满朝文武,董太夫人,乃至驻留南京城的各方反清势力共同恭请,郑克藏方才勉强同意。
三日之后,郑克藏登坛祭天,称郑王,定都南京,号大郑王朝!消息传遍天下,天下震动,担忧者有之,高兴者有之,内心五味杂陈者亦有之。这担忧者自不必多言,定是那清廷和吴三桂的大周王朝;高兴者,除了原本明郑王朝,现今的大郑王朝外,再有就是天下间矢志反清的义士,以及那些饱受清廷压迫、战火之苦的百姓们;而内心五味杂陈者,同样也是那些矢志反清复明的义士,明郑王朝和大郑王朝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心思精明者又如不能预见,即便推翻清廷,亦将不复大明,而是新生的郑氏皇朝。
称王之后的第一个朝会,郑克藏连下数道任命,以确保各省军政事务,以及迁都之事的顺利进行。
任命吴六奇为两广总督,统理GDGX二省。吴六奇治军有方,能征善战,这与吴三桂的大周王朝接壤的两广之地,有他来坐镇,郑克藏甚为放心。郑克藏之所以将吴六奇安排在此,除了防备吴三桂外,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有朝一日,时机成熟,吴六奇更可便宜行事,直接进军攻打吴三桂的大周王朝。相信,以吴六奇之大才,必不会让郑克藏失望。
任命顾礽为闽浙总督,统理FJZJ二省。顾礽,字南金,ZJ台州府太平县松门人。当代大儒,政务通达,对商贸之事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闽浙之地无论与清廷,还是吴三桂的大周王朝都不接壤,故暂无战事所扰,又毗邻大海,是为大郑王朝接下来发展经济,对海外贸易,增强大郑王朝财政的重要之地。故而,郑克藏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将此处交由顾礽负责。
任命刘志彬为两江总督,统理JXAH二省。刘文杰为郑克藏麾下心腹爱将,文韬武略,乃天下少有的将帅之才,是以郑克藏才会将这与清廷势力接壤的,在接下来很长时间里都需与清军对持的两江之地交由他来镇守。这两江之地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整个大郑王朝,能担负此重责者屈指可数,吴六奇坐镇两广之地,无暇分身;陈近南和刘国轩二人,一为当朝丞相,二为当朝大将军,身负治理大郑王朝军政大事的要务,显然并非合适的人选;如此一来,两江之地所能托付的人,就只剩下刘志彬一人。但也因此,成为地方大员的刘志彬,已不再合适担任锦衣卫副指挥使之职,不得不卸任此职。
提到锦衣卫,就不得不说,在大郑王朝成立后,狼卫的职责都有所改变,血狼营肩负起保护紫禁城,保护郑克藏和陈嫣儿,及其亲眷的重责,即大内侍卫。至于余下八营狼卫,则化身成为四万禁军,乃郑克藏的亲军,只需对郑克藏一人负责,再无需听从其他任何人,包含大将军的调遣。与此同时,张文杰亦脱去锦衣卫副指挥使之职,被郑克藏任命为禁军统领,兼大内侍卫总管。至于五营鹰卫,将直接对陈嫣儿负责,再加上各营都有镇抚使,运转如常,监查天下。
最后,郑克藏任命董郁为迁都大使,全权负责迁都的各项事宜,并将冥鹰、猎鹰、暗鹰营临时调拨给他指挥。董郁指挥若定,大事、小情更是亲历亲为,耗时近三个月,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总算不负众望,圆满的完成迁都事宜。在这期间,或许是因为无论是两广总督吴六奇,还是两江总督刘志彬,都陈兵边界严防吴三桂和清廷两方寻衅滋事,更未给两方任何可趁之机;又或是,三营鹰卫恪尽职守,严密监视、排查各省中一切势力的动向,有任何不对的苗头,都扼杀于萌芽之中,虽过程难免血腥,更造了不少的杀孽,但也成功吓退了某些人或势力的别样心思,总算确保迁都之事顺利进行。
迁都、定都事成,郑克藏心怀大畅,当即颁布政令,免除八省赋税十年。政令下达到各省州府、县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民心初附。至于说,接下来十年间的大郑王朝的财政收入何来?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赋税才是一个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对于郑克藏来讲,确并非太大的难题,在他对国策的规划中,不仅仅是接下来十年间,即便更长久的未来,大郑王朝的财政的主要来源都不再是赋税,而是逐步引导到商贸,以及商贸税收之上。这不仅要求大郑王朝自身要更加重视商贸,乃至海外商贸,更要鼓励其治下的商贸行业。
而要鼓励商贸行业,郑克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商人的地位问题。所谓,士、农、工、商,自古有之,商人的地位历来最低,最不被世人所重视。即便到了当下,商人的地位虽说有所缓解,但仍未解决根本性问题。还好现如今时逢天下大乱,郑克藏在大郑王朝更可谓乾纲独断,推行起此事虽仍受传统观念的重重阻碍,但却并非太过艰难。在与陈嫣儿、陈近南、董郁等重臣多番商议后,此事便交由新任商部侍郎董郁全权负责,陈近南和统辖六部的全力支持。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了两年,到了康熙十五年,经过这两年的励精图治,大郑王朝有了日新月异的变换,不仅政令畅通,治内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方面,刨除锦衣卫,也扩军三十余万,其中十万屯兵两广之地,十万屯兵两江之地,五万陈兵JS省,余下五万分布于余下各省;而郑克藏最重视的商贸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治下商贸行业发达,今年所贡献的财政,是之前的数倍不止,这也是大郑王朝发展如此之快的重要基石。时至今日,商人的地位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与农民、工人平级,再无有被世人看低的情况。
同年,天下局势亦有了新的变化,是清廷与吴三桂的大周王朝双方的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
吴三桂兴兵四年有余,尤其是近两年与清廷在湖广之地的常年征战,虽最终拿下了湖广之地,却也损失惨重,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再无力更进一步。而在其治下,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开始纷纷离心离德,GS的高得节,SC的李本深,HN的李博,HB的王屏藩,各有图谋,相互勾结,对吴三桂的命令逐渐开始阴奉阳违。在这其中,李博更是拜李本深为义父,以这一老一新两股势力为中心,四省之地勾结紧密,让吴三桂不敢轻举妄动。是以,大周王朝,吴三桂真真正正掌控的,也唯有YNGZ两省之地。
至于满清,虽与吴三桂争夺湖广之地暂时失利,但反而将兵力收缩于SXHN二省,握成两只重拳,再加之其身后的底蕴,绝非吴三桂所能比拟。相信,当清廷的这两只重拳再度挥出时,必定强而有力,再难会无功而返,不仅是吴三桂,即便是郑克藏亦是甚为重视。
第39节定都南京,郑克藏称王
当今天下,时逢大乱,康熙的清廷、吴三桂的大周王朝和郑克藏的明郑王朝,三分天下。占领台湾、FJZJGDGXJXAH和JS等八省的明郑王朝,尽得天下反清复明义士的由衷拥戴,其势隐隐还盖过了吴三桂的大周王朝,不仅成为了清廷眼下最大的心腹大患,对于大周王朝亦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将来势必会有一战。但可是,由于郑克藏之前多番谋划,康熙认定吴三桂是他的杀父仇人,吴三桂同样以为与康熙有杀子之仇,所谓杀父、杀子之仇不共戴天,双方积怨已深,即便如今有了明郑王朝这个巨大的威胁,短时间内亦难以说罢手,就罢手。双方在湖广的HNHB二省的战争,不仅丝毫没有停战的意思,反而战况愈发激烈,似乎双方都打定了主意,不夺下湖广之地誓不罢休。
明郑王朝的驻守各省的地方军队进驻到新得的五省之后,郑克藏并未班师返回FJ省,而是率领锦衣卫驻扎进了JS省的首府南京府。并急招陈嫣儿、陈近南、刘国轩、刘志彬、张文杰、董郁和吴六奇等重臣,以及满朝文武前来南京府议政。不日间,诸位重臣,满朝文武尽数赶至南京府。郑克藏定下,朝会将于第二日,于南京的紫禁城召开。说起这南京紫禁城,始建于明洪武廿六年,明洪武廿五年基本竣工,迁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是为明初三朝皇宫,长达54年之久。
是夜,郑克藏先与陈嫣儿、陈近南、刘国轩、刘志彬、张文杰、董郁和吴六奇等重臣碰头议事,提前沟通明日朝会诸事宜。待下人奉上香茗退下后,郑克藏笑道:“诸位,本王欲定都在这南京府,不知诸位有何意见?”陈近南沉吟道:“南京府是我大明朝驱逐蒙元,开国建都的中兴之地,定都于此确是妥当,只不过……”欲言又止。
郑克藏笑道:“今日将诸位召集至此,就是为了集思广益,看看本王是否还有什么思虑不周之处。诸位不必有何顾虑,不妨直言。”董郁看了眼陈近南后,接口说道:“定都一事干系重大,不仅要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况且我朝刚刚占领五省不久,立足还尚不算太稳,若是此时贸然迁都,恐怕清廷和吴三桂都不会让我们如愿。”刘志彬摇头反驳道:“依微臣之见,丞相和董大人的担忧虽有道理,却是无碍。定都南京确是对我朝有百利而无一害,即便耗费再大的人力、物力都是有值得的。至于清廷和吴三桂两方,眼下正于湖广之地打得火热,无暇他顾,只要我朝防备得当,想来也不会给我朝迁都之事造成什么太大的麻烦。”众人闻言,无不微微点头,赞同刘志彬此观点。
眼见陈近南和董郁二人仍是眉头微锁,陈嫣儿说道:“父亲和董大人可是担忧大义方面的问题?”说着,不待二人回答,又继续道:“南京城是前明皇朝的开国建都之地,确非我朝可贸然定都之所在。王爷如今只是郡王爵位,大义方面还欠缺不少。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我朝强行定都南京,恐怕难以服众。”刘国轩闻言,却是大为不以为然,沉声道:“这也简单,只要王爷称王,不就可以名正言顺了吗?如今我朝占八省之地,兵多将广,其势毫不弱于清廷和吴三桂,吴三桂都可称周王,王爷又如何不能?”
陈近南摇头道:“国轩,你想得太过简单,吴三桂称周王,天下间又有谁人认可?”刘国轩不屑道:“那怎相同?吴三桂是何人?不过是一反复无常的反贼罢了。王爷乃武王、文王之后,现如今天下反清复明的当之无愧首领,又如何不能称王?”眼见二人争论越演越烈,吴六奇插言打断,笑道:“二位所言具有道理,微臣倒是觉得,要解决此事却也不难。明日朝会,我们不妨邀请天下反清义士一同参加,到时只要共同恭请王爷称王,即可做到名正言顺。至于如何说服天下反清义士,今夜还长,想来应该可以做到。”众人闻言,俱都双目一亮,这确是最佳的办法。于是乎,众人也不再耽搁时间,纷纷离去,分头赶往驻留南京城内的其他反清势力的落脚点,游说其参与明日朝会,并共同推举郑克藏称王事宜。
第二日,朝会之上,丞相陈近南和大将军刘国轩当先开言,历数郑克藏功绩,敬请郑克藏称王。二人的这一提议,得到了满朝文武的由衷拥戴,若是郑克藏能够称王,他们自然也将水涨船高,又岂有不愿之理。表面的文章郑克藏即便再不愿,也还是要做,当即假意推辞。陈近南、刘国轩和满朝文武再度恭请,就连武王郑成功的遗孀,文王郑经的生母,不知又打着何种算计的董太夫人亦也出面,郑克藏仍是不允。直到第三次,以陈近南、刘国轩为首的满朝文武,董太夫人,乃至驻留南京城的各方反清势力共同恭请,郑克藏方才勉强同意。
三日之后,郑克藏登坛祭天,称郑王,定都南京,号大郑王朝!消息传遍天下,天下震动,担忧者有之,高兴者有之,内心五味杂陈者亦有之。这担忧者自不必多言,定是那清廷和吴三桂的大周王朝;高兴者,除了原本明郑王朝,现今的大郑王朝外,再有就是天下间矢志反清的义士,以及那些饱受清廷压迫、战火之苦的百姓们;而内心五味杂陈者,同样也是那些矢志反清复明的义士,明郑王朝和大郑王朝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心思精明者又如不能预见,即便推翻清廷,亦将不复大明,而是新生的郑氏皇朝。
称王之后的第一个朝会,郑克藏连下数道任命,以确保各省军政事务,以及迁都之事的顺利进行。
任命吴六奇为两广总督,统理GDGX二省。吴六奇治军有方,能征善战,这与吴三桂的大周王朝接壤的两广之地,有他来坐镇,郑克藏甚为放心。郑克藏之所以将吴六奇安排在此,除了防备吴三桂外,还有另一层深意,那就是有朝一日,时机成熟,吴六奇更可便宜行事,直接进军攻打吴三桂的大周王朝。相信,以吴六奇之大才,必不会让郑克藏失望。
任命顾礽为闽浙总督,统理FJZJ二省。顾礽,字南金,ZJ台州府太平县松门人。当代大儒,政务通达,对商贸之事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闽浙之地无论与清廷,还是吴三桂的大周王朝都不接壤,故暂无战事所扰,又毗邻大海,是为大郑王朝接下来发展经济,对海外贸易,增强大郑王朝财政的重要之地。故而,郑克藏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将此处交由顾礽负责。
任命刘志彬为两江总督,统理JXAH二省。刘文杰为郑克藏麾下心腹爱将,文韬武略,乃天下少有的将帅之才,是以郑克藏才会将这与清廷势力接壤的,在接下来很长时间里都需与清军对持的两江之地交由他来镇守。这两江之地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整个大郑王朝,能担负此重责者屈指可数,吴六奇坐镇两广之地,无暇分身;陈近南和刘国轩二人,一为当朝丞相,二为当朝大将军,身负治理大郑王朝军政大事的要务,显然并非合适的人选;如此一来,两江之地所能托付的人,就只剩下刘志彬一人。但也因此,成为地方大员的刘志彬,已不再合适担任锦衣卫副指挥使之职,不得不卸任此职。
提到锦衣卫,就不得不说,在大郑王朝成立后,狼卫的职责都有所改变,血狼营肩负起保护紫禁城,保护郑克藏和陈嫣儿,及其亲眷的重责,即大内侍卫。至于余下八营狼卫,则化身成为四万禁军,乃郑克藏的亲军,只需对郑克藏一人负责,再无需听从其他任何人,包含大将军的调遣。与此同时,张文杰亦脱去锦衣卫副指挥使之职,被郑克藏任命为禁军统领,兼大内侍卫总管。至于五营鹰卫,将直接对陈嫣儿负责,再加上各营都有镇抚使,运转如常,监查天下。
最后,郑克藏任命董郁为迁都大使,全权负责迁都的各项事宜,并将冥鹰、猎鹰、暗鹰营临时调拨给他指挥。董郁指挥若定,大事、小情更是亲历亲为,耗时近三个月,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总算不负众望,圆满的完成迁都事宜。在这期间,或许是因为无论是两广总督吴六奇,还是两江总督刘志彬,都陈兵边界严防吴三桂和清廷两方寻衅滋事,更未给两方任何可趁之机;又或是,三营鹰卫恪尽职守,严密监视、排查各省中一切势力的动向,有任何不对的苗头,都扼杀于萌芽之中,虽过程难免血腥,更造了不少的杀孽,但也成功吓退了某些人或势力的别样心思,总算确保迁都之事顺利进行。
迁都、定都事成,郑克藏心怀大畅,当即颁布政令,免除八省赋税十年。政令下达到各省州府、县城,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民心初附。至于说,接下来十年间的大郑王朝的财政收入何来?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赋税才是一个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但这些,对于郑克藏来讲,确并非太大的难题,在他对国策的规划中,不仅仅是接下来十年间,即便更长久的未来,大郑王朝的财政的主要来源都不再是赋税,而是逐步引导到商贸,以及商贸税收之上。这不仅要求大郑王朝自身要更加重视商贸,乃至海外商贸,更要鼓励其治下的商贸行业。
而要鼓励商贸行业,郑克藏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商人的地位问题。所谓,士、农、工、商,自古有之,商人的地位历来最低,最不被世人所重视。即便到了当下,商人的地位虽说有所缓解,但仍未解决根本性问题。还好现如今时逢天下大乱,郑克藏在大郑王朝更可谓乾纲独断,推行起此事虽仍受传统观念的重重阻碍,但却并非太过艰难。在与陈嫣儿、陈近南、董郁等重臣多番商议后,此事便交由新任商部侍郎董郁全权负责,陈近南和统辖六部的全力支持。
时光飞逝,转眼已过了两年,到了康熙十五年,经过这两年的励精图治,大郑王朝有了日新月异的变换,不仅政令畅通,治内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方面,刨除锦衣卫,也扩军三十余万,其中十万屯兵两广之地,十万屯兵两江之地,五万陈兵JS省,余下五万分布于余下各省;而郑克藏最重视的商贸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治下商贸行业发达,今年所贡献的财政,是之前的数倍不止,这也是大郑王朝发展如此之快的重要基石。时至今日,商人的地位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与农民、工人平级,再无有被世人看低的情况。
同年,天下局势亦有了新的变化,是清廷与吴三桂的大周王朝双方的军事形势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年。
吴三桂兴兵四年有余,尤其是近两年与清廷在湖广之地的常年征战,虽最终拿下了湖广之地,却也损失惨重,深感兵力、财力严重不足,再无力更进一步。而在其治下,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开始纷纷离心离德,GS的高得节,SC的李本深,HN的李博,HB的王屏藩,各有图谋,相互勾结,对吴三桂的命令逐渐开始阴奉阳违。在这其中,李博更是拜李本深为义父,以这一老一新两股势力为中心,四省之地勾结紧密,让吴三桂不敢轻举妄动。是以,大周王朝,吴三桂真真正正掌控的,也唯有YNGZ两省之地。
至于满清,虽与吴三桂争夺湖广之地暂时失利,但反而将兵力收缩于SXHN二省,握成两只重拳,再加之其身后的底蕴,绝非吴三桂所能比拟。相信,当清廷的这两只重拳再度挥出时,必定强而有力,再难会无功而返,不仅是吴三桂,即便是郑克藏亦是甚为重视。